全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,让直升机救援真正走进老百姓
到2020年,全省将逐步在16个市部署医学救援直升机,按照“100公里至150公里飞行半径、接报后15分钟起飞、30分钟到达”的标准布局,打造覆盖全省的“黄金一小时”生命医学救援网络,基本建成全境、全时、高效的直升机医学救援体系。

方案指出,逐步在全省16个市部署医学救援直升机,原则上每市1架,相应配套建设停机坪和机库;在合肥、蚌埠、芜湖3个市增设直升机配件及维修器材仓库,负责全省医学救援直升机定检和维修。61个县(市),每个县(市)设置1-3个直升机临时起降点。在黄山、九华山等重点旅游景区和大流量、长距离以及事故易发区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直升机临时起降点。鼓励工矿区、特殊工业区和重点仓库等区域自建直升机起降点。
“直升机救援对起降场地、实时天气等要求很高,要同时满足这些条件不容易。省内有直升机停机坪的医院很少,很多时候只能通过地面120将患者转移到能够供直升机起降的操场或开阔空地。”据业内人士介绍,目前,安徽省仅合肥、蚌埠部署了救援直升机,并建有适合起降的停机坪,数量相对较少。

据统计,截至2018年9月,全美境内300家地区运营商和医疗机构使用1111架医疗救护直升机在960个基地(不含临时起降点)开展航空医疗服务。美国人口总数3.27亿,平均每30万人口一架。安徽省实际使用的直升机停机坪约15个,完全不足以支撑安徽省14.01万平方千米辖区面积及6254.8万人常驻人口的救援需求。